有太多好的产品如今都已经淡出市场,停产多年了,这是令人遗憾的事情,但却也是无可改变的市场规律。那么,如今热爱自动铅笔的人们还有多少选择呢?我想再次给大家推荐一些如今仍可买到的比较优秀的作品,仅代表个人见解。
(1)Kokuyo PS-1(280RMB):这是一支古老的产品,所幸眼下还能在闲鱼里买到它。如果你能见到它就不要错过,很快这支笔就会永远消失。


折腰笔的设计属于天赐灵感,绝妙的想象!如上第二张图,笔腰的连结处是两个球形的钢环用弹簧压接在一起,平时处于笔直的状态,但用手可以弯折这个结点,因此才有折腰一词。整个出铅芯机构都被安装在前笔段中,也就是握手段中,而后面的笔壳几乎是空的,里面仅有一个伞形的尼龙堵,其伞尖刚好顶住机芯的尖尾帽。当弯折笔腰时,伞堵就会挤压尾帽,达到按动尾帽的效果。这种出芯机构非常优越,你在写字时无论怎样转笔,在任何方向都可以按压笔腰出芯,不必像普通自动铅笔那样变换手姿去按压尾帽。所以操作快速方便,属于优秀出芯机构之一,非常实用。
这个型号的笔一共出过4种,PS-1 到PS-4,但原理和结构都几乎相同,仅仅颜色电镀有所不同,PS-2为蓝色,PS-4为金黑,价格相差很大,其实根本没有必要追求PS-4,使用的话PS-1就很好。这支笔采用全金属结构,加工精密,耐久性极佳,用十年都不会有问题。笔壳直径和长度都合适,重量也可以,持握感觉不错。它的一体化短护芯管也可以靠尺,所以用作制图也可以,虽然不太理想,可主要作为书写笔。由于笔头的金属材料不够坚硬,所以在书写时最好尽可能避免纸面摩擦护芯管,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其使用寿命。它的尾端有个大橡皮,是可以实用的,也适合自己制作和更换橡皮,它的笔夹无法轻易拆除,破坏性拆除以后会留下缺口,不拆会影响转笔。它的主要缺点就是笔尖完全没有保护,使用时要倍加注意,一摔则亡!
其实Kukoyo近期产品还有PS-100和PS-M150ML两只几乎一样的折腰笔,前者为银色,后者为金香槟色,如下图中的第一支笔(PS-M100ML)。但是那两款笔的造型变差了,整体直径不足,两端变细,使得持握不够舒适,写时间长了会把手指压出坑,比较难受,但基本结构和这款PS-1是一样的。
Kukoyo还有现产的WSG-PS205,PS-305,这两款笔我在上一篇文中详尽描述过,它们的档次明显低很多,塑料笔杆,较细的直径,较轻的重量,都带来不好的体验,需要改进以后才能实用,所以不在此推荐。
(2)Pilot Automac(265RMB):这又是即将消失的一款有价值的型号,作为日本仿造德国早期全自动铅笔的典型,很有收藏价值。我在它刚被推出时就引进了一支,当时的价格320RMB,后期慢慢降到了最低的168RMB,我又引进了第二支,然后不久便停产了,但目前又开始少量复产,价格再度升高。无论如何,它的价格都低于应有值,因为德国的那根所谓【五毒】已经标价2500RMB了!因此,如果你喜欢它,现在也是最后的机会。下图中第二支笔既是。

首先我不得不说说所谓的自动出芯专利。这种机构的构思也是很绝妙的,属于天才设计。它很像是枪械自动原理——利用子弹发射的反冲力来作为退壳和给击铁上弦的动力!它利用书写时纸面对护芯管口的摩擦推动力来作为出芯的动力,这样就实现了一边写铅芯一边源源不断地自动供应出来直到整支铅芯大半被用掉为止。这个原理不需要额外的操作,而且护芯管的微动几乎不影响书写感受,但是,护芯管和纸面之间的摩擦却始终都存在,而且对书写感受的影响很大!笔尖发涩,很不舒服,因此这种绝妙的专利设计并不实用,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说,所有的全自动出芯铅笔都是如此,实用性都不佳。我在使用这支笔时,重来都不用它的自动出芯,而经常采用尾帽出芯或者用左手指甲推动它的护芯管来出芯,那么这支笔有什么优点呢?
首先它是一只金属笔,采用铜材来制造笔壳,尺寸刚好适合持握,重量很好,握手段加工了细腻的纹理,有效防滑;其次它不仅采用了自动出芯机构,而且还具有内构伸缩功能,机芯可以双敲方式缩入笔壳,起到最好的保护作用,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要知道在历史上并没有太多的类似结构,而如今更见不到双敲笔了!和德国的原型不同,这支笔把细长的护芯管改成了小锥形管,这是为了降低它与纸面摩擦的阻力,但这样改造以后,也增加了靠尺的难度,所以,这支笔不太适合制图,仅适合书写。所有的全自动笔都有这种原理的附带缺点——较长的残芯和较短的寿命。由于笔芯具有两个单向机构,因此必须要有较长的铅芯才能保持它的工作,所以残芯长的问题无法改善;又由于全自动机构要求具有高比例的双向力,所以对每个单向机构的要求都很高,些微的磨损将会导致自动出芯的失灵,当然,如果你不用它或许不会受到影响,但如果卡头正向失灵,那就没有办法了。从这一点来说,这支笔的收藏价值大于使用价值。
(3)Pilot Fumi Raku(325RMB):这是日本百乐公司在产的一支高档笔,估计现在已经不易买到了,估计不久它的价格就会猛涨。见上图的第三支笔。
它也是一支全金属笔,并且从造型和外表面工艺水平上看都是顶级的,手感很棒,非常高档,重量适中,很适合大量书写。它有一个一体化的短护芯管,也可以靠尺,用来制图还是不如专门的制图笔。它的内构属于摇摇设计,就是通过甩动的方法来推出铅芯,这也是一种出色的出芯专利,实用性极佳!在直径较细的储芯管上安装了一个厚皮铜套管,这个套管可以自由滑动,当甩动笔体时,套管就会撞击储芯管端,推动卡头实现出芯功能。这种操作方式的优点也是不需要改变书写手姿即可快速推出铅芯,这是实用化书写笔的主要要求。有了快速出芯功能,就可以适合大量书写,而普通的自动铅笔操作起来就会麻烦许多,慢了许多。不仅如此,这支笔还有旋转出芯功能。在它的后笔段中安装了一个筒形凸轮机构,转动前后笔段,铅芯就会被推出,同时还有第三个凸轮位置,可以把卡头打开并锁定,在休息时可以把比设定在这个位置并顶回铅尖。当然,这些功能并非保护功能,护芯管依然没有保护,因此使用它的时候要格外当心,摔一次就报废!此外,所有摇摇出芯的自动铅笔还有一个弱点,为了减轻重锤的重量,卡头的弹簧都被设计得很轻,这样,卡头随着使用的磨损就很容易失灵。要特别注意,不要大力顶压铅尖,让铅芯缩回护芯管,如果这样做,可能会一次使卡头失灵,因为铅芯脱落的铅粉回堆积在卡头微环中,使卡头失去夹铅阻力,并且很难清理。许多使用全自动出芯和摇摇出芯笔的人都是这样让自己的铅笔报废的!
(4)Pilot Timeline Future(320RMB):有些特殊的机构让你真是兴奋异常,很难想象出设计者是如何产生那种灵感的!当我拿到这支笔时就被它的机构所迷——和Rotring 800一样,怎么能够做到机芯收缩入笔壳,而在笔尾的长度却没有变化?虽然利用筒形凸轮可以实现这种状态,但是尾帽不动,怎么实现在推出机芯以后仍可正常推动卡头?而这只特殊的笔走得更远,它不仅能通过相对旋转两个笔段来伸缩笔头,而且还能在伸出笔头以后再把后段笔体向后延伸6mm,弹出一段空位作为推动后段出芯的空间,这个设计简直绝妙了!



这支笔也几乎都是金属制造,有较粗的直径和较大的重量,因此持握感觉很舒适。笔头被推出锁定以后晃动极微,铅尖的稳定性不错,这一点比较难得。因为整个后笔段都可以推动用来出芯,这样就很适合用虎口出芯方法来操作了。这是我想出的一种方法,可以实现快速出芯而不改变手姿。用虎口夹住笔后段,三根手指握紧笔握段,向后用力,推出铅芯,快速而方便,也达到了特殊的出芯目的,非常实用。可见,这支笔既有完美的保护功能,又能快速出芯,使用感受很好,档次又很高,唯一的缺点是它的笔头,仅有一个一体化的短锥管,不适合靠尺,仅适合书写。事实上这支笔的收藏价值也和使用价值一样好,它特别适合随身携带,适合不太大量的书写和设计,算目前在产的最后精品之一,作为爱笔之人必进的产品之一。
(5)Rotring 800(325RMB):说起德国的产品,真是感慨万千!德国人的设计风格一开始就很值得推荐,讲求技术,讲求工艺,有创造力,但却过于保守,进取不足,谨慎有余!红环在历史上曾设计过许多精品,但如今好像智障技穷,再拿不出来精彩的作品了!当然,它们历史上的设计还是足够继续生产和使用的,比如这个600系列。最早期的600就是一支典型的制图笔。它的出现奠定了制图笔的基本特征——细长的六角笔杆,细长的固定护芯管,普通的尾帽出芯,滚花的圆形握手,直径也没有扩展,较大的重量,全金属铜的品质,一切都普通又经典。如今还有很多红环600的爱好者,这支笔的确好用,制图的感受相当好,细长的护芯管容易做到精确控制笔尖轨迹,不挡视线,整体的稳定度使得铅尖丝毫不晃,这些特点都适合制图。


这只红环800对比600结构完全不同,它采用了上面提及的筒形凸轮结构,可以推出或收回机芯,达到最好的保护作用,并且当机芯收回以后,尾帽并没有移动,这一点非常奇特!这样收回笔头以后,笔体就会变短了,更适合携带。这种结构的笔最好的设计是回缩的幅度足够大,可以留出至少3mm的空间,这样就能留出3mm的剩余铅尖长度空间,这样,下次书写时推出机芯即可使用,更加方便快捷,但这支笔的预留空间不够长。4mm长的护芯管比较宝贵,书写制图都很舒适,但是这支笔的加工精度令人遗憾!我怀疑它不是德国原产,而是代工产品!机芯笔头的外径和笔壳前端出口的内径配合有不小的间隙,所以铅尖会晃!这给精密控制笔迹带来瑕疵,也是这支笔的最大遗憾。我设法修复了这个问题——在笔壳前端铜套的内部镀上一层锡,然后用园锉加工,直到孔径刚好,间隙极小为止,通过改进,可以基本消除笔尖的晃动感,如果你有条件重新制作一个铜套那就更好了。
对我来说,这支笔偏重于设计,画图,并不太适合书写,因为它的出芯原理很普通,并没有快速出芯机构,同时较细的握手写长了会把手指压出坑来,所以我一般都在它的握手段套一根软胶套来增加直径,对比起来,这支笔可能稍优于Pilot Automac,也很值得拥有,并且目前很容易买到,价格也透明。
(6)Pentel Oreznero 0.5(186RMB):自动铅笔的一些特点和折刀有类似之处,加工精度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产品的价值,越是精密的铅笔使用效果就越好,寿命就越长,因此也越值得拥有。而这只潘托的精品就属于这种产品,在当今在产的自动铅笔市场上,它属于最高档次的一款,非常值得引进!

这支笔虽然不像Automac那样带有双敲伸缩功能,但是它的护芯管设计比较奇特,你可以按压尾帽,保持按住,然后顶压铅尖,把铅芯和护芯管全部压入笔头,然后放开尾帽,护芯管就会被锁定!下次使用时按动尾帽,护芯管又会弹出来。这个设计显然是为了具有保护功能,但显然它不如伸缩结构,操作不方便,也不能预留铅尖余量,寿命也不会长。但有胜于无!这支笔既适合书写又适合制图,唯独太轻的重量总让我感到不适,或许在笔壳内部增加金属套筒是唯一增加重量的办法。由于加工精度高,它的护芯管比较稳定,书写效果良好。
(7)Tombow Zoom 505(136RMB):不容易搞懂的是,自动铅笔的定价都以什么做标准?这款带有笔帽的传统结构产品怎么看都属于高档笔,但价格却不高。这种结构类型和传统的钢笔非常类似,带有可脱卸的笔帽,卸下来的笔帽反插到笔后段,可延长笔体尺寸,便于使用。有了笔帽以后对笔尖的保护自然很完美,而且在笔帽内轴向也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容纳剩余的铅尖,方便下次书写时用。


其实带有笔帽的自动铅笔有一个家庭,有不少产品,但是好的并不多。比如最常见的Uni M5-5015,是一款档次较高的木杆笔帽笔,价格是这款的二倍,设计也不错,但它有个大环型金属笔腰,直径凸出来很多,严重影响握手感受,而且笔帽的重量占有总重量的1/2,当反插笔帽以后,重心就偏移到很高的位置,书写手感比较怪异,需要适应好长时间才能适应,还有一个缺点是不能使用虎口出芯,只能揿动尾帽出芯,比较麻烦,所以我不推荐那只。而Pentel的Kerry,这是一支轻巧的袖珍笔帽笔,造型也类似小钢笔,没有什么特色,使用了一些塑料零件,整体很轻,外形美观,但书写手感不行,太小太轻,出芯也一般而已。不管是哪一款笔帽笔,这类结构的自动铅笔使用起来都比较麻烦,需要拔出笔帽反插,用完也要插回去,而且笔帽容易丢失,在携带中碰撞容易把笔帽碰开,远不如伸缩保护型自动铅笔使用方便。
(8)其他:其他的推荐都有一些缺欠。适合制图的自动铅笔有Rotring 500,600,Staetdler 925-25,925-35,925-85,Platium MSD-1000,MSD-1500,Pentel Smash,PG1005,PG5,PG515,三文堂Precision固定护芯管版,Pilot S10,S20,Faber-Castall TK-Fine等等,这些都是设计优秀的典型绘图铅笔,都有细长稳定的护芯管,直径都不粗,重量偏小,普通结构机芯,完全没有保护,使用时需要加小心。
还有Pentel GraphGear1015(带有伸缩保护,笔尖稳定,全金属结构,非常推荐);三文堂活动护芯管版(有保护性,加工精密,非常推荐);Rotring Rapid-Pro(滑动护芯管,金属壳塑料笔芯)。这些都适合制图。
Zebra MA86(重量不错,带有防断功能,但没有大用。);Uni M5-1017,M5-1012(
带有自动转芯功能,但不灵敏,不可靠,所以意义不大);OHTO PM-1500P(可调节出铅长度,护芯管长度,可保护护芯管,写字时笔芯不稳,会微晃,需要改进。);Zebra Tect 2Way(摇摇笔);Platium Pro-Use171(可调护芯管长度,有保护功能,有机芯缓冲防断。);Tombow Mono Graph(低挡塑料笔,但设计得很好)等等。这些笔都有优秀的造型,握手段直径加粗,有一定重量,又有点儿特殊功能,值得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