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屏幕挂灯】
观看了一堆屏幕挂灯的评测,结果竟然没有见到一款理想的产品!那么问题在哪里?我从几个方面去分析。
(1)屏幕挂灯的主要目的就是照亮桌面上的键盘区域,而避免照到屏幕和眼睛。这就要取决于挂灯光线的出射角,而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没有被认真设计这个出射角,难道那些设计者都没有那个实力去实现一个完美的出射角吗?还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认真考虑这一项性能?我所见到的产品,对此都有描述,都自称是限制了出射角,甚至还会给出多少度的出射角,结果一看实际的光路,主光出射角的确有所收敛,保持了一个比较合理的出射角,而散光的出射角经常就会接近170°了!而且主光与散光之间的比例也会保持,这样,当把亮度调大以后,散光的强度也会直线上升,结果就会造成屏幕反光;另一方面,外侧的出射角几乎全都设计失误,出射角太大,使得光线可以直接射入眼睛!这样的设计比比皆是,而我就看到了一款产品,相对来说,比较认真地考虑了这个问题,就是【七彩蘑菇】。
(2)关于挂灯的控制问题,根本就不该画蛇添足。挂灯对于操作人员来说近在咫尺,伸手可及,有什么必要非要设计一个无线遥控器?这不仅增加了故障率,占据了更多的桌面空间,而且还需要电池供电,而这种遥控器的耗电量要远大于电视遥控器,结果使用3AAA电池的遥控器,电池就需要经常更换;设计了锂电池的遥控器,续航也只能维持3个月。一旦遥控器没电,连灯都点不亮了,就必须要充电,这会非常误事,也相当麻烦的。而且,锂电池还有寿命问题,过几年就需要更换,也是一个潜在的麻烦。
此外,关于挂灯的控制项目,实际上不需要太多,有开关、亮度调节这两项基本功能就可以正常使用了,如果再加上色温调节,就已经相当完善了,设计多余的控制,不仅大大增加了故障率,还会消耗更多的电池,而且几乎无用。例如,环境光线感应功能,这个功能出现在很多的高价产品中。他们设计了环境光传感器,利用这个传感器来自动恒亮,或者加上自动恒色温,这在实用意义上毫无价值。环境光线有多大照度,使用者希望挂灯有多亮,应该完全遵守使用者的设定,而没有必要自动调节;人走熄灯,完全不符合挂灯的使用逻辑。因为屏幕挂灯会被当作室内唯一的照明台灯,人离开了电脑,并不意味着就需要熄灯,这时还需要开着灯给室内照明,怎们会需要人走熄灯呢?定时熄灯,完全没有必要,除非是人睡过去了,这不大可能,因为,坐在电脑桌旁的人不可能在工作中睡过去,要睡觉,总会关闭电脑,离开桌子,这时,他也会关灯。等等。所有设计的多余功能,都抬高了挂灯的价格,以至于把此类产品的价格不断推高,越来越高,最后出现了明基ScreenBar Halo2那样的高价(1390¥)。而实际上,这种产品的利润太高了,从哪个方面来讲,它都不值如此高昂的价格。
(3)高阶屏幕挂灯都设计了背光,不仅照亮了桌面,还要照亮显示器背后的墙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小显示器的背景照度比例,缓解眼睛的疲劳程度。从医学上讲,这个原理并没有错,但是各个厂家的设计却相当不好。例如上述的昂贵的明基挂灯,设计了一个有3个发光面的背光盒,它的效果是照亮了屏幕背后中间一块的墙壁,而墙面的照度会向显示器的边缘逐步减弱,到了边缘几乎没有了照度,仍然保持黑暗,这种效果实际上并没有达到设计初衷,根本就是失败的设计。还有些品牌的挂灯,在灯管的背后设计了一条灯带,以此来照亮墙壁,但是,实际的效果仍然是仅仅照亮了背墙的中心区,因为挂灯的长度较短,到了显示器的两侧边缘,照度也是相当弱了,达到的效果依然不好。更有一些厂家,把背景灯设计成了RGB LED,用彩色流光来表达酷炫效果,而完全背离了背景光的意义,不仅没有缓解眼睛疲劳,反而还增加了光线干扰。他们还设计了上百种不同的流光效果,简直就是愚蠢至极的设计思想。
(4)挂灯的防蓝光实际上是一个噱头,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防蓝光措施,而仅仅是在那里喊口号而已。LED自身的蓝光量就注定了挂灯会发出多少蓝光,他们并没有增加蓝光滤镜,哪里来的防蓝光功能?另外,关于显色性,如果LED发出的光线是自然白光,那么显色性就会非常自然;相反,如果LED发出的光线缺少一些波长的光,显色性就会有所缺失。而如今的现代白光LED,发光光谱都十分接近自然光,因此显色性都不错,根本没有必要担忧这个问题,尤其是那些可以调节色温的挂灯,通过适当的设置,显色性会更好一些。而从使用目的上来分析,显色性指标也不是特别重要的,挂灯的目的是照亮桌面,让操作者能看清键盘上的字符,即便把挂灯当作台灯来作细致的工作,照明才是第一重要的,显色必然是次要的。因此,根本就没有必要过分重视显色性Ra的大小。
从屏幕挂灯这种产品的性质上来说,它就是一种灯具,根本不值上千的价格,它的结构简单,完全有可能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用DIY的办法来成就它。这不仅可以节省一笔资金,而更重要的是能够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首先就说挂灯的灯管设计。绝大多数的挂灯都利用了圆管形铝型材。他们把这种型材切割一段,在其侧面开一条长口,作为灯光的出射口,然后,在内部安置一条灯板,让灯板上的LED颗粒正对或者侧对出射口,让灯光射出灯管;侧对方案会增加一条反光板,来把灯光反射出去;正对出射口的方案会在LED前面贴上一条凸透镜来集光,让出射光线更集中一些。这样的设计所得到的结果,就是过大的光线出射角和两侧大角度的散射光,过大的角度导致了灯管的旋转方向无所适从,把出射口转向内,光线就会明显照亮屏幕;把灯管转向外,光线就会直刺人眼,怎样调整都没有一个理想的照明状态。而作为屏幕挂灯,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保证一个合理的光线出射角,向内不会照射到屏幕,向外不会直射人眼。
要满足这样的要求,必须要严格约束光线的出射角度,并且还要避免那些杂散光线,尽可能去掉它们或者衰减它们。从几何学来分析,要想让漫射发光LED发出的光线能全部被侣顺过来,成为整齐的扩散光束是极其困难的!不管你用什么办法,用什么特殊透镜,也不可能让所有的光线都向设定的方向射出。因为,散射光线的出射角度非常杂乱,不同角度射出的光线会产生混乱的光束,这必然造成漫散射的效果。那么,假如让光线通过一条窄缝射出,情况就会大大改变。直射的光线会直接射出,些微倾斜的光线会直接倾斜射出,而倾斜角度更大的光线就会打在两侧的板壁上,出现一连串的反射现象。每一次反射都会降低光的强度,那么,出射角度越大的光线,反射的次数就会越多,衰减也会越大,最后射出遮光板的光线已经衰弱了;而出射角度较小的光线,反射的次数会减少,最后从窄缝中射出的散光也会减弱。这道窄缝的深度越大,出射的光线就会越整齐,形成以一道明亮的光带,这是我们最理想的效果。然而,处于结构的限制,我们没有可能让遮光板遮挡屏幕画面,这就不得不减小窄缝的深度,即减少遮光板的深度,这时,出射的光带两边的散射光就会增多,但是尽管如此,也远比现在的挂灯产品的效果好上很多。结论就是:设置黑色的挡光板,构成一条窄缝,减小窄缝的宽度,达到一个较小的出射角,向内不会照射屏幕,向外不会照射人眼,让人眼不可能看到光源。当前产品的光线出射角都设计得太大了。
如此一来,用一根铝合金管这种结构就完全不合适了。在圆管内部根本不可能安装较深的遮光板,而更合理的设计是,采用一种n形铝型材来构建灯管,并把LED灯珠安装在型材的最里面,利用型材来散热,在内部安装两块黑色的遮光板,让遮光板构成一定的角度,例如15°。这种灯管也可以使用两条角铝经过加工来制作,把角铝加工成长短边,把两条角铝的短边叠在一起固定好,就构成了尺寸可以随便设计的n形铝型材。这样的灯管必须要有两个可调角度的支架来固定。我发现了,所有的产品都设计了一个中间支架,结果固定不稳,但是,人们的模仿心里和墨守成规的心态竟然百分百地模仿这样的设计,没有一家设计双支架来稳定挂灯。那么,我的设计就采用双支架,分别在灯管的两端来固定。
灯管的结构非常简单。它的内部仅有一个灯条,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它和两端的支架相连接。支架的前板用螺栓固定在灯管上,后端安装了一个CNC铰链,铰链也用长螺栓连接紧固,当拧松螺栓以后,铰链就能够转动了,可以任意调节灯管的悬挂角度,调节光带照射的位置,这一点非常重要。支架的后板固定了第二个直角板,这块板材直接贴合在显示器的边缘背板上,并且通过双面不干胶粘贴在显示器上。在固定板的中部有一个n形板,卡在显示器的顶边上,限制灯架的位置。这样的固定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会挤压显示器的边缘;而且固定效果非常牢靠,远胜于现在所有产品千篇一律的夹具的效果。另外,我所设计的屏幕挂灯,灯管距离显示器正面板的尺寸较大,可以达到100mm,这远大于当前产品的设计(20-60mm),这样设计的优点是,最大可能避免散射光线照射到显示器上,更好地照射键盘和桌面区域。这些设计有效地改善了挂灯的最终效果。
关于背光,首先我要肯定背光的作用,有了背光能有效地提高眼睛的舒适度。但是,完美的背光是出现在显示器的四周,包括两侧和顶部,而不是集中在中央区域。那么,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用一个小盒来安装不同光线出射角的LED灯珠根本达不到目的,这样的设计必然造成中央一块集中照明区,而边缘几乎还是黑暗的。较好的办法是,在显示器后背的背板周边,安装大半圈或一圈LED灯板。在这些灯板上安排均布的LED贴片,它们能发出漫射光线,有效地照亮大面积的墙面。这样的设计效果要好很多,但是此方案不能成为产品,因为,灯板的尺寸必须要按照显示器的背板形状来定制。由于背光的亮度较低,LED发热量小,也就大大简化了散热设计,根本不必考虑散热问题,但为了稳定,可以在灯板的背后贴一块铝板作为散热板。这样的灯板可以分成3-5条,分别用不干胶贴在显示器的背板左右侧和底部、顶部。
如此,我的屏幕挂灯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组件了,而是一套组件。它们的控制件最好做成一个小长条形控制盒,贴装在显示背板的底缘,伸手就能摸到,方便了调节,又不会占用桌面空间,使用非常方便。在控制盒当中有一个开关电源和一套控制电路。电路的主要作用就是LED恒流驱动,可以直接使用产品驱动模块,并且增加两个调光电位器。电源开关我还是主张使用220VAC开关,因为这样设计能彻底关死挂灯,而不像产品那样,关灯以后还会有一定的耗电,白白消耗能源。如果使用一个固态继电器来作AC开关,再安装一个锂电池来作启动,就能用轻触开关来控制电源了,锂电池的消耗非常少,可以设计一个微电流充电电路。还有一种办法是利用双向可控硅来作AC开关,这时的控制电流非常小,也能使用微动开关来作通断控制,也是可以的,省去了锂电池,更为简单。还有一种办法是,用电容降压制作一个备用电源来启动固态继电器,也能省掉锂电池。我所需要的控制非常简单,主灯和背光灯的开关控制和亮度调节,仅此而已。如此,仅仅需要购买一卷3M强力不干胶就是全部的成本了。
Jack
红包分享
钱包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