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日记:20230427——导航】
2023-04-27 08:48:06
  • 0
  • 0
  • 0

*0427:【导航】

出行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迷路。无论是在陌生的城市还是在自己的城市;无论是步行还是骑行;无论是乘公交还是跑步,迷路都会随时发生,对我来说,导航就成了我一生里最大的需求,但是这个问题至今都没有完美解决。

对导航的要求有下面几个方向:第一,必须要有精准的自我定位能力;第二,必须具备自己人为规划路线的能力;第三,必须具备精确、完善、详尽的地图;第四,必须具备语音导航功能;第五,必须具有舒适的操作和使用性能;第六,必须具有足够长的续航能力。下面分别描述每一项能力。

第一,精确的自我定位能力。使用电话基站作为定位参照的移动通信导航系统根本就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即便你是在市区里,定位偏差也会很大,并且很不稳定,经常会把你的位置,面朝的方向搞错,无论是百度地图还是高德地图,首先就不具备精确的定位能力,不要说1m的精度,可能会出现100m以上的误差,并且稳定性很差,你的位置会乱跑,甚至消失,你的方向也会乱转,这样的定位能力是不合格的!在偏远地区,一旦失去手机信号,手机也就不能继续导航了,这个问题也很严重。我早年购买的第一个Garmin nuvi 3750车用导航仪依靠GPS卫星定位,在定位精度方面明显要好于电话系统,在空旷的地区,如果上面没有遮拦,如果导航仪可以水平放置,位置精度可以达到5m以内,并且十分稳定,方向精度也非常高,基本误差不会超过10度。但是,GPS导航必须要具有几个条件才能保证这样的精确度,它要求上方没有遮拦,如果有树木,定位精度就会受到影响;如果有大桥,定位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如果是在室内,根本无法定位;甚至在高楼林立的街巷里,定位能力都会大幅度下降;不仅如此,这种定位系统的信号接收预处理的时间很长,开机就需要大约40s的系统启动时间,搜星又需要大约3min的计算时间,从开机到定位,需要的时间太长,使用起来很不方便。那么什么样的定位系统才会有较好表现呢?那就是现在的多星定位系统。这种芯片可以同时接收北斗、格拉纳斯、GPS、伽利略、等多颗卫星的信号,也就是说天空中的所有卫星都可以接收,定位的速度很快,可以在不到30s的时间内就完成定位,抗遮挡的能力也提高了,而且定位的精度,位置和方向都非常准确,虽然不能精确到cm,也能精确到m,这已经足够了。

第二,自己规划线路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实际的功能。一般的导航仪都具备自动规划线路的能力,它们会以最短路径来计算,然后给你生成一条自动规划的线路,这种功能看似先进,实际根本不实用。出于各种原因,有的路段不便走,或者有的路段更好走,风景更美,人流更稀少,或者车辆更少,等等原因,软件都不知道这些,因此它给你计算出来的路线在很多情况下都不是最佳路线,不管是乘车,骑行,步行,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因此,只有人为手动规划路线才是最实用的方式。规划路线的操作必须要做到简单快捷,方便好用。例如,直接用光笔在地图上拖动,手绘出线路、手动设定一些点,然后把这些点连接起来构成路线、设定一直固定的笔图标,然后用手指拖动地图,记录画出的路线、更直接的办法,用硬件电容笔来在屏幕上根据地图的道路直接会出线路。在线路绘制的过程中,如果能同时显示机器自动生成的最短路径那就更好了,可以作为参照。

第三个要点是精确、完善、详尽的地图。这是导航的基准,必须具备。由于世界的发展很快,各个国家、地区的变化都很大,基本上每隔1年时间地图都应该被更新,这显然是个巨大的工作量,即便借助卫星地图,要做到详尽的标注也一样非常繁琐,因此,即便不做更高的要求,也起码应该做到5年升级一次地图。这样看,优秀的导航仪绝对不止是一个硬件,而是软件,在它的背后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高端的服务团队,利用卫星系统的数据来不断工作,编出实时地图,准备好给客户下载,一旦这个团队停止工作,所有的导航仪机器也就都失去了准确性,变成废物了。直到今天,没有一家公司能做好这一项工作,他们的地图更新慢,不够详细,错误百出,造成了导航仪的工作质量大幅度下降,并变得不可靠。

第四,语音导航能力是不难实现的。如今的数字合成语音技术早已成熟,可能模仿各种人声,软件并不复杂。把事先编好的一些语言、句子存储在机内,需要时播报出来,已经变得十分简单。有了语音提示,导航的体验就会大幅度提升,不用眼睛盯住屏幕,仅仅需要耳朵来听音,甚至用一只耳朵来听,就可以实现导航功能,这是最理想的接收讯息方式,因为,在行进当中眼睛需要关注路况,另一只耳朵也需要倾听环境音,这是安全的需要,也帮助辨识路线,如果是骑行导航,语音就显得更加重要。在遇到一些情况时,利用不同的声音来提示,效果优于利用屏幕的视觉。还记得我的第一次摔车,就是因为眼睛看屏幕,车轮压到了一片玻璃造成的。

第五,导航仪的硬件设计必须要具备最好的操作体验。因为要经常使用,操作感受非常重要,例如,导航仪的屏幕必须要有足够的亮度,在阳光底下也要能看清一切,在外界光线很强的情况下,屏幕应该具备背反光能力,直接利用外界光线的反射来照亮液晶显示,这就能大幅度节省电耗;在外界光线不够亮度时,背光可以自动调节亮度来照明。另外,最好使用抗反光的屏膜。屏幕必须具备指触、笔触功能;屏幕的尺寸应该不小于4”,显示分辨率应该不小于单方向1024线。机壳上应该具有足够多的按键,配合指触,能够实现很多功能的快速执行,例如,快速回到主页面;快速定位自己;开关机;快速锁屏;等等。声音的输出要有扬声器和耳机插座,并支持蓝牙耳机,输出功率要足够大,即使在嘈杂的环境下也能听清。整个机体的尺寸不能太大,应该一机适应步行、骑行。等等。

第六,电力续航非常重要,最尴尬的事情就是导航仪电池耗尽,在一些场合这会带来风险。许多导航仪都表示可以工作26个小时,其实这样的数据都是虚夸,实际导航最好屏幕常亮,可以随时看见自己的位置,而不是屏幕长灭,在需要看的时候按一下键,如果屏幕常亮,上面的数据可能仅有4个小时。我需要的是可以稳定维持24h的屏幕常亮带有语音提示的续航时间,这是基本的续航要求。

现在来分析具体的导航仪。

第一个,手机导航。在手机上有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它的软件做得还算不错,具备语音导航能力,手机带有扬声器,音量也足够大,也可以支持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地图的更新速度比较快,地图也算比较准确,手机的屏幕够大,显示分辨率够高,亮度也够高,地图很详细,这些都不错,但是,手机导航最大的弊端就是定位不准,误差很大,不仅位置不准,而且方向不准,这是很糟糕的感受;其次,手机的续航很差,常亮屏幕的续航一般仅有3-5小时,而且,手机作为多功能的个人用品,一旦电池耗尽,对个人的影响就非常严重,所有的功能全部停止服务会导致行动受阻和风险,连求救都不可能了,应该坚决避免。这样看,手机导航充其量也就是一个附属功能,适合在无奈的情况下,手里只有手机,偶尔使用一下,仅作参考,还是可以的,作为专业的导航仪,它完全不适用。另外还有一点不能不提及,手机不支持人工规划路线,它只能使用自动计算路线。

第二个,专业导航仪。国外的专业导航仪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西方人根本不会至力于给其他种族服务,这种种族意识是他们特有的,因此他们不会制作详尽的其他国家地图,他们的工作重点必然是在美国、欧洲——他们自己的阵营国家。因此在中国,我们只能依靠自己国家的系统,这是一个大问题,等于杜绝了所有西方公司。那么在中国,目前也只有台湾的Garmin在这方面的投入最早,技术最高,组织最强大,国内的导航技术一直都很落后,一些有实力的大公司都没有致力于这个领域,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但是,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阶段,需要等待,需要时间。因此,再次我只能谈谈台湾的Garmin系统。

Garmin的导航仪分为车用,手持,骑行三个系列,每个系列都已经发展了几代产品,似乎他们的导航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看价格就会给人这样的误解——他们的价格十分昂贵!但实际上,他们的努力成果和需求距离还很远,硬件和软件的设计还远远达不到我的标准。举例来说:

(1)Garmin手持导航仪的屏幕尺寸太小,分辨率太低(CGA),很多屏幕没有色彩,显示效果很差;背光不亮,在阳光下看不清;反光;指触不灵敏;没有配带电容笔;

(2)Garmin地图的更新太慢,经常收费服务,对所有导航仪都没有承诺【终身服务】,用欺骗的方式做了这样的承诺,然后几年以后停止服务,失去地图更新的导航仪就会变成废物;

(3)Garmin软件不支持手动绘制路线功能,他们总是自以为是地设计软件自动计算路线,人为仅仅可以输入个起点和终点,这样的设计根本就不实用,这使得导航仪的导航功能形同虚设,这个问题相当严重!

(4)Garmin导航仪的电源设计也像是手机一样吝啬,他们没有考虑到导航的意义涉及到重大的安全事宜,也象对待普通电子消费品那样来设计电池,即便是价格十分高昂的导航仪也不考虑给你容量充足的电池,他们给出的续航时间都不是常开屏幕的续航;

(5)Garmin导航仪很多都不支持语音导航,仅有一个蜂音器发出哔哔音来作提示而已,这样的导航极其不便,要用眼睛来盯住屏幕,几乎无法使用;

(6)Garmin的一些导航仪软件设计很差,操作奇葩,不给你明确的功能入口,而是把一些主要功能埋藏得很深,需要充分了解软件功能,还需要操作几步才能打开经常使用的界面,这样的设计大大阻碍了导航仪的使用,操作体验极差!

实用方案:

最后的方案。出于这种尴尬的境况,目前较好的使用方案还得依赖Garmin的高端导航仪。手持式导航仪不便用于骑行,而高端的骑行码表,可以兼作步行导航仪。据说Garmin Edge 1040旗舰骑行码表具有自我定位和在码表上人为规划线路的功能,而且这一款导航仪具备了多星双频接收系统,定位准确,速度很快。较大的3.5”屏幕显示效果比较好,电池的续航能力也算是最好的,地图的显示效果也不错,唯一缺少语音导航功能是一大遗憾,因此,是否可以使用这样的导航仪,需要考虑。

补救方案:

在当今的情况下,还有一种补救的办法,就是不要使用导航仪的导航功能,而仅仅使用它的定位功能。买个车用超薄大屏幕导航仪,可以显示详细的地图,定位也比较准确,然后看着自己的位置来找路,总能准确地找到自己的目的地,这需要经常看屏幕,比较麻烦,手持使用还算可以,骑行就很困难,需要停下车来看屏幕,在每一个路口都要停车观察,因此,充其量这只能算是一个补救方案。

如果是乘公交导航,那还是手机最能,专业导航仪都不具备此能力。

Jack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