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Faber-Castell TL matic L体验】
号称五毒之一,名不虚传,不知是哪位有心人放出来的概念。
这支笔今日才来到我的手中已经是姗姗来迟。它给我的整体印象很好,我可以给它95分。
先说外观和工艺。整支笔的基本材料是黄铜,外表镀锌,并不像镀铬那么明亮,但是颜色很有高贵感。直径并不算粗,手握段d8.3,后段d8.1,尾帽d6.95,长度很长,达到了145,其中手握段34.3,护芯管4,属于细长型自动铅笔。很明显,设计者还是按照制图铅笔的概念来设计的。它的内构由储芯管连接套筒,后单向机构,两个弹簧,尾端橡皮座和橡皮组成,基本都可以分离,可拆性很好。储芯管直径较粗,一次刚好能装得下一盒铅芯(40根),这一点太好了,其他的笔基本都做不到。而且优点在于,装了这么多铅芯,续芯还是很顺利,不像绝大多数铅笔,多装了几根铅芯就不能顺利续芯了。它的前机构藏在笔头之中,没有使用常规的橡胶阻尼环,而是用了一根弯曲的钢丝,安放在窄槽当中,用来给铅芯施加一个摩擦力,简单耐用,弹簧力也比较轻。这种机构完全没有单向性,也仅仅是增加了一点儿阻力而已,性能显然远不及高级的三珠单向机构。
它的加工精度从内到外都比较高。难以想象在当时的工业水平就可以达到如此精度!自然,德国的机械水平也可以称得上世界第一。机芯极其精密,动作可靠稳定;外壳的握手段是用CNC加工的密纹,前部结合环纹,后部是竖条纹,看上去很像滚花,但效果要比滚花好得多,因为像Rotring 800那样的滚花总有些扎手。笔夹是普通的钢片夹,尾帽也是黄铜CNC,我这只是宝马BMW限定版,所以尾帽端面带有LOGO。整笔的造型设计近乎完美,如果按照我的口味,把握手段直径做到d9,长度减少到135,会更完美。这支笔让我喜欢的是,它的重量有26g。这个重量比较实用,刚好,不过要是有30g,我会感觉更好。重量也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此笔的出芯原理属于全自动的鼻祖——摩擦机构+后单向机构,护芯管回缩出芯。依靠书写时护芯管碰触纸面引起的回缩来带出铅芯。因为护芯管口已经磨得非常圆润光滑,所以出芯感觉也比较顺滑,但和所有的全自动笔一样,摩擦纸面的感受仍然比较难堪。当然,我使用它的时候不会依靠护芯管摩擦纸面,而是制作一个专用的工具——黄铜压纸盘,在盘上加工一个小孔,前后都加工成锥形,把笔尖插入,就完成了出芯。这支笔唯一的最大缺陷就是没有保护机制,摔一次就完蛋!它的长护芯管用起来特别舒适,制图,书写均优,但是也最脆弱,必须要好好保护,所以我为它制造了一个笔帽,就像我给Pentel PN3015做的那样(利用了拉杆天线的铜管+CNC堵头)。
总体上说,我觉得这支笔的上手体验极佳,以后会成为我的主力实用笔,绘图,书写,设计都用它。下一个目标,就是完成我的两个改造设计,利用Pentel GraphGear机芯改造一支锁钮伸缩虎口出芯自动铅笔;再利用Pentel Orezreno的内构DIY一支带保护帽的指拨出芯自动铅笔,完成自己的夙愿。



